问:实验室用水最新检测标准介绍
答:
一、标准名称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33087-2016《实验室用水纯度等级及试验方法》
GB/T 26923-2011《实验室用水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T 35075-2018《实验室用水中有机物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GB/T 35076-2018《实验室用水中微生物的测定 滤膜法》
二、标准内容
GB/T 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试验方法,适用于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标准将实验室用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一级水适用于痕量分析等高纯度要求的实验,其电导率应小于0.01 mS/m,吸光度(254 nm)应小于0.001,pH值应在5.0-7.5之间。
二级水适用于常规分析实验,电导率应小于0.1 mS/m,吸光度应小于0.01,pH值应在5.0-8.5之间。
三级水适用于一般用途,电导率应小于1.0 mS/m,吸光度应小于0.1,pH值应在5.0-9.0之间。
标准还规定了电导率、吸光度、pH值、可氧化物质、蒸发残渣等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
GB/T 33087-2016《实验室用水纯度等级及试验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用水的纯度等级及试验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将实验室用水分为超纯水、高纯水和普通纯水三个等级。
超纯水适用于痕量分析、光谱分析等高精度实验,其电阻率应大于18.2 MΩ·cm,总有机碳(TOC)含量应小于5 μg/L,微生物含量应小于1 CFU/mL。
高纯水适用于常规分析实验,电阻率应大于1.0 MΩ·cm,TOC含量应小于50 μg/L,微生物含量应小于100 CFU/mL。
普通纯水适用于一般用途,电阻率应大于0.1 MΩ·cm,TOC含量应小于200 μg/L,微生物含量应小于1000 CFU/mL。
标准还规定了电阻率、TOC、微生物等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
GB/T 26923-2011《实验室用水中痕量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用水中痕量元素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用水中痕量金属元素的检测。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检测,可测定包括铅、镉、汞、砷等在内的多种痕量元素。
标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前处理、仪器参数设置、数据处理等具体要求。检测结果应以质量浓度(μg/L)表示,检测限应满足痕量分析的要求。
GB/T 35075-2018《实验室用水中有机物的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用水中有机物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用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检测。标准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进行检测,通过测定水样在25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来反映有机物的含量。
标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前处理、仪器校准、数据处理等具体要求。检测结果应以吸光度值表示,吸光度值与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GB/T 35076-2018《实验室用水中微生物的测定 滤膜法》
该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用水中微生物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实验室用水中微生物含量的检测。标准采用滤膜法进行检测,通过滤膜截留水中的微生物,然后培养计数来测定微生物含量。
标准规定了样品的采集、滤膜处理、培养条件、计数方法等具体要求。检测结果应以菌落形成单位(CFU/mL)表示,微生物含量应符合实验室用水的纯度要求。
三、检测方法作用
实验室用水的检测方法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电导率检测: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可以反映水中离子杂质的含量,从而评估水的纯度。
吸光度检测:通过测量水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反映水中有机物和胶体物质的含量,从而评估水的透明度和纯度。
pH值检测:通过测量水的pH值,可以反映水的酸碱度,从而评估水的化学性质。
痕量元素检测: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水中的痕量金属元素,可以确保实验用水中金属杂质含量符合要求。
有机物检测: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可以确保实验用水中有机杂质含量符合要求。
微生物检测:通过滤膜法检测水中的微生物含量,可以确保实验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