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923-2022《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控制》标准解读
一、标准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9日。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3年07月01日。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部门: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人:岳秉飞、王洪、卫振、吴旧生、闵凡贵、田军、魏杰、刘月环、刘恩岐、王静。
起草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浙江大学、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杭州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二、标准内容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包括遗传分类及命名、繁殖方法,以及近交系、远交群、杂交群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
技术要求
遗传分类及命名:明确了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包括近交系、远交群和杂交群的定义。
繁殖方法:规定了不同遗传类型动物的繁殖方法,以确保遗传背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遗传质量监测:提出了对近交系、远交群、杂交群动物的遗传质量监测要求,包括微卫星和SNP座位检测法。
基因修饰动物的命名:增加了应用CRISPR/Cas9等技术制备基因修饰动物的命名规则。
检测方法
DNA多态性检测:包括微卫星检测法和SNP检测法,统一了群体评价标准。
检测频率:建议检测间隔至少每年一次,以确保遗传质量的稳定性。
三、标准作用
实验动物生产与管理
适用于实验动物生产单位,通过规范遗传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清晰、一致,减少遗传多样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科学研究
在生物医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确保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从而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推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间科研合作。
疾病模型与基因研究
为基因编辑动物和疾病模型的开发提供标准化的遗传背景支持,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