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的基本信息
标准发布时间:2022年7月19日
发布单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日期:2023年8月1日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部门: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
起草人:王莹、何鹏林、刘云柱、胡妍飞、俞毅敏、王会玲、范国新、韩正涛等
二、标准内容
电气安全
电击防护:设备应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防止用户在正常使用或单故障条件下遭受电击危险。例如,基本绝缘应能承受至少2000V的电气强度试验,附加绝缘应能承受至少3000V的电气强度试验,加强绝缘应能承受至少4000V的电气强度试验。
接地保护:对于需要接地的设备,接地电阻应不超过0.1Ω,以确保在故障情况下能够迅速导走故障电流,防止设备外壳带电。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应保持足够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防止电弧击穿和漏电。例如,对于220V交流电源电路,电气间隙应不小于3.0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4.0mm。
机械安全
结构稳定性:设备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如跌落、振动、冲击等。例如,便携式设备应能承受从1.0m高度跌落到硬质地面的冲击试验,而不发生损坏或功能失效。
可接触部件防护:设备的可接触部件应不会对用户造成机械伤害,如夹伤、割伤等。例如,设备的外壳边缘应光滑无毛刺,开口部位应设置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止用户手指伸入触及危险部件。
紧固件与连接件:设备内部的紧固件和连接件应牢固可靠,防止松动或脱落导致设备故障或安全事故。例如,螺丝应采用防松措施,如加装防松垫圈或使用防松螺母,连接插头和插座应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和锁紧功能。
热安全
温度限制: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其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以防止用户烫伤或设备过热损坏。例如,设备的外壳表面温度应不超过50℃,电源适配器的内部温度应不超过90℃。
散热要求: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确保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散发产生的热量。例如,采用自然散热方式的设备,其散热孔的设计应合理,保证空气流通顺畅;采用强制散热方式的设备,风扇的转速和风量应满足散热需求。
热保护措施:对于可能产生过热危险的设备,应设置热保护装置,如温度保险丝、热敏电阻等,当设备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能够自动切断电源或降低功率,防止设备过热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有害物质限制
重金属限制:设备中使用的材料应限制铅、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例如,电子电器产品中铅的含量应不超过0.1%,汞的含量应不超过0.1%,镉的含量应不超过0.01%。
有机化合物限制:设备中使用的塑料、橡胶等材料应限制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机化合物的含量,防止这些物质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
材料标识:设备的材料应进行明确的标识,以便用户和回收处理机构了解设备中使用的材料种类和成分,便于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理。
辐射安全
电磁辐射: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其电磁辐射水平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以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对于工作频率为1GHz以下的设备,其电磁辐射强度应不超过10V/m;对于工作频率为1GHz以上的设备,其电磁辐射强度应不超过5V/m。
激光辐射:对于带有激光功能的设备,如激光打印机、激光扫描仪等,应符合激光安全的相关标准要求,防止激光辐射对人体眼睛造成伤害。例如,激光设备的激光输出功率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激光辐射的波长范围应符合安全要求,设备应设置激光防护装置,如激光防护罩、激光防护眼镜等。
射频辐射:对于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如移动电话、无线路由器等,应符合射频辐射的相关标准要求,防止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设备的射频辐射功率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射频辐射的频率范围应符合安全要求,设备应设置射频防护措施,如射频屏蔽罩、射频防护距离等
三、标准作用
音视频设备场所:如家庭影院、KTV、会议室等场所使用的电视机、音响、功放等音视频设备,标准可以确保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热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