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检测项目涵盖多个关键指标,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最新的检测项目介绍。
一、微生物检测
1. 菌落总数检测
菌落总数检测评估面膜中微生物污染程度。检测方法包含平板计数法,通过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标准限值为≤1000 CFU/g或CFU/mL。
2. 致病菌检测
致病菌检测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PCR技术进行鉴定。检测结果必须为阴性。
3.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采用沙氏培养基培养,标准限值为≤100 CFU/g或CFU/mL。检测周期通常为5-7天。
二、重金属检测
1. 铅、汞、砷、镉检测
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铅限值≤10 mg/kg,汞≤1 mg/kg,砷≤2 mg/kg,镉≤5 mg/kg。
2. 铬、镍检测
铬和镍检测采用ICP-MS法。铬限值≤5 mg/kg,镍≤1 mg/kg。检测周期为3-5个工作日。
三、理化指标检测
1. pH值检测
pH值检测采用pH计测定。面膜pH值应在3.5-8.5之间,确保与皮肤pH值接近。
2. 粘度检测
粘度检测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粘度范围应符合产品宣称值,通常在500-5000 mPa·s之间。
3. 稳定性检测
稳定性检测包含高温、低温、光照试验。高温50℃放置24小时,低温-10℃放置24小时,光照4500±500 Lux放置24小时。产品应无分层、变色、变味现象。
四、功效成分检测
1. 保湿成分检测
保湿成分检测包含透明质酸、甘油、神经酰胺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明质酸含量应≥0.1%,甘油含量应≥5%。
2. 美白成分检测
美白成分检测包含烟酰胺、熊果苷、维生素C等。采用HPLC法测定。烟酰胺含量应≥2%,熊果苷含量应≤7%。
3. 抗衰成分检测
抗衰成分检测包含视黄醇、多肽、辅酶Q10等。采用HPLC法测定。视黄醇含量应≤0.1%,多肽含量应≥0.01%。
五、安全性检测
1. 皮肤刺激性检测
皮肤刺激性检测采用人体斑贴试验。测试周期为48小时,评估红斑、水肿等反应。刺激指数应≤0.5。
2. 过敏性检测
过敏性检测采用人体重复斑贴试验。测试周期为21天,评估致敏率。致敏率应≤0.1%。
3. 眼刺激性检测
眼刺激性检测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T-CAM)。评估血管反应,刺激指数应≤1。
六、包装材料检测
1. 密封性检测
密封性检测采用负压法或正压法。测试压力为-80 kPa或+50 kPa,保持30分钟,无泄漏。
2. 阻隔性检测
阻隔性检测包含氧气透过率、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应≤0.5 cm³/m²·24h·0.1MPa,水蒸气透过率应≤0.5 g/m²·24h。
3. 迁移物检测
迁移物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等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总量应≤0.1 mg/kg,双酚A应≤0.01 mg/kg。
以上就是关于面膜检测项目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检测具备CNAS、CMA资质,检测报告权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