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作为现代能源存储的核心组件,其安全性与性能直接依赖于材料与部件的质量。国家标准对锂电池的材料与部件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正极材料的规定
1. 正极材料的化学成分必须符合GB/T 18287-2013《锂离子电池通用规范》中的规定。常用的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其纯度要求不低于99.5%。
2. 正极材料的粒度分布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D50值通常要求在5-15微米之间,以确保电池的内阻和倍率性能。
3. 正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应控制在0.5-2.0 m²/g,过高的比表面积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影响电池寿命。
二、负极材料的规定
1. 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类材料,其晶体结构应符合GB/T 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的要求。石墨的层间距d002应在0.335-0.340 nm之间。
2. 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不得低于90%,以保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3. 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需在1.5-1.7 g/cm³范围内,过低会影响电池容量,过高则可能导致锂枝晶生长。
三、电解液的规定
1. 电解液的组成和纯度需符合GB/T 31485-2015《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主要成分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其中水分含量必须低于20 ppm。
2. 电解液的电导率应在8-12 mS/cm之间,以确保电池的内阻和倍率性能。
3. 电解液的闪点需高于100℃,以降低电池的热失控风险。
四、隔膜的规定
1. 隔膜的厚度应在16-25微米之间,孔隙率控制在40-50%,以确保锂离子的传输和电池的安全性。
2. 隔膜的穿刺强度需大于300 gf,以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3. 隔膜的热收缩率在150℃下应小于5%,以保证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五、外壳和极耳的规定
1. 电池外壳材料需符合GB/T 31467.3-2015《锂离子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中的机械强度要求,抗拉强度不低于200 MPa。
2. 极耳材料通常为镍或铜,其厚度应在0.1-0.2 mm之间,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和焊接强度。
3. 外壳和极耳的绝缘电阻需大于100 MΩ,以防止电池漏电和短路。
六、安全保护装置的规定
1. 电池必须配备过充保护装置,其动作电压精度应在±25 mV以内,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
2. 温度保护装置的动作温度需在80-90℃之间,精度为±2℃,以防止电池热失控。
3. 压力释放装置的开启压力应控制在0.8-1.2 MPa,以确保电池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安全泄压。
以上就是关于锂电池国家标准对材料与部件规定的全部内容了。聚检通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锂电池材料与部件检测服务,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