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与治理标准有哪些?
答:
一、标准名称
1. 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2. HJ 25.1-2019《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3. HJ 25.2-2019《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4. HJ 25.3-2019《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5. HJ 25.4-2019《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二、标准内容
1. 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规定了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适用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的筛查与管控。GB 15618-2018中明确了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等8种重金属的限量值。例如,镉的风险筛选值为0.3 mg/kg,管制值为1.5 mg/kg。GB 15618-2018还根据土壤pH值的不同,对重金属限量值进行了分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HJ 25.1-2019《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HJ 25.1-2019规定了污染场地环境调查的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和报告编制内容。HJ 25.1-2019要求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初步调查需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分布范围,详细调查则需进一步明确污染程度和迁移规律。HJ 25.1-2019还规定了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与保存、数据分析等技术要求,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HJ 25.2-2019《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25.2-2019规定了污染场地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等内容。HJ 25.2-2019要求监测点位应覆盖污染源、污染羽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HJ 25.2-2019还明确了重金属检测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并规定了数据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4. HJ 25.3-2019《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 25.3-2019规定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和程序,包括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HJ 25.3-2019要求评估过程中需考虑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例如,铅的暴露途径包括土壤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需根据暴露量计算风险值。HJ 25.3-2019还提供了风险评估模型和参数选择的技术指导。
5. HJ 25.4-2019《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4-2019规定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包括修复目标确定、技术筛选、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估等内容。HJ 25.4-2019推荐了多种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化、土壤淋洗和植物修复等。例如,固化/稳定化技术适用于铅、镉等重金属污染,通过添加固化剂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HJ 25.4-2019还要求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需达到GB 15618-2018规定的风险筛选值。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与治理标准的作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与治理标准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明确重金属限量值、调查监测技术要求和修复技术规范,这些标准确保了土壤污染风险的有效管控和治理。GB 15618-2018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提供了量化指标,HJ 25系列标准则为污染场地的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了系统化的技术指导。这些标准的实施有助于降低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促进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